服务热线:13231822568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9博体育:中国古典园林之杭州园林

时间:2024-05-01 02:03:07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在杭州这块土地上,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处名胜,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苏州荟萃众多私家园林相比,杭州整座城市都是一个自然山水与人造景观彼此穿插的园林。杭州因为有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千年的古运河、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而独具风情。把杭州这样一座园林城市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湖”。中国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这片明净的湖水就如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不论春夏秋冬,绿柳荷风,或是银装素裹,都一样的美丽动人9博体育。于是,西湖还有着西子湖的雅称。

  杭州的特点是三面迎山一面城,杭州城跟西湖紧邻,也赋予了西湖特定的环境、气质,气质就是人和自然非常亲近的完美结合,可以想象人们上下班的时候路过西湖,看看西湖,融入自然当中的心境,是多么惬意。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钱塘江下游的杭州,南临江海,北靠山丘,特殊的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是杭州西湖形成的主要因素。三面环山、面积5.65平方公里的西湖,曾经是古东海的一部分,它原是钱塘江入海处的一个小湾,由于钱塘江泥沙不断的沉淀淤积,形成的堤坝塞住了入口,使海湾与大海完全隔绝,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泻湖。在西湖的周边,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跟西湖非常相似的湖泊,这些湖泊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但是现在全部都消失了,唯独西湖留了下来。

  一般来说,天然泻湖中的泥沙进来以后是出不去的,最终会导致泥沙淤积,湖泊消失,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西湖从它成湖之日起,直到今日仍然一湖碧水,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杭州地处海湾,在整片充斥着盐卤的土地上,井水和河水都是咸水,因而被山泉冲刷的西湖自古就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淡水来源。

  唐代中期以后,杭州开始繁荣起来,西湖周边的广阔地区人口剧增,一湖甘水使西湖与城市的唇齿关系越来越凸显。为了保护西湖,人们不断挖湖筑堤,用疏浚来抵抗自然规律。我们从历史记载看,大的疏浚有20几次,使整个西湖能够留到现在,虽然它是一个自然的湖,但事实上已经是一个人工湖了。我们的古人很聪明,要保护西湖,就要疏浚,把泥挖出来,泥挖出来以后最简单的想法是运出去,但我们的古人把泥做了白堤,做了苏堤,做了湖中三岛,类似于废物利用。

  西湖自古就和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元七世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公元十世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东坡都曾在杭州做过地方官,他们先后为治理西湖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湖园林景观最早的雏形是在人工疏浚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诗人讲究艺境创造,对诗情画意的艺术追求被利用到了水利建设上。白居易在治理西湖时,就有意在堤坝上种植了桃树和柳树,创造出了桃红柳绿的人文意境,他治理西湖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他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景色通过西湖的整治改造展示出来,当时白居易通过对西湖的清淤筑堤,一方面解决了杭州市民的用水问题,同时也使西湖周边的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疏浚的同时又造了景,这是我们古人的聪明之处。

  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刺史,主持西湖的疏浚工程,苏东坡更是秉承了文人造景的传统,在筑堤植树的同时,讲究景物布局的变化,他用挖掘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长2.8公里,贯通南北的长堤,用堤坝来划分水面,形成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体,并且用桥来点缀长堤,既保持了湖水的沟通,又丰富了景观的空间意趣。西湖只有六平方公里,但是通过这些堤岛的分割,让人感觉它非常大,从造园来说,水贵有源,就是一眼都望不到它的尽头。

  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为治理西湖做出的贡献,把他们修建的堤坝分别命名为白堤和苏堤。于是,西湖上这两道迷人的风景线,令人在观赏美景之余,不禁默念起诗人留下的无数美妙诗句。

  在杭州,与文人的情怀一同交融在人间天堂的,是佛门的肃穆。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割据时代。那时的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吴越王钱镠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受佛教教义的影响,在他统治的几十年内,实行了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杭州避免了战火,并使这里的寺庙、园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寺院林立,宝塔遍布,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一个忠实佛法的时代,使杭州获得了东南佛国的美称。钱镠在工建中一是兴修水利,二是修筑海塘,三是因为他崇拜佛教,用宗教作为当地人民的一种信奉,因此,在宗教思想的弥漫以后,加上富足有余,就变得更加祥和,人们借西湖的山水来修筑家园,建灵隐寺就是一个代表。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又名云林禅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正是因为当年钱镠王两次主持扩建,才使它形成了庞大的寺庙园林格局。千百年来香火兴旺,直到今天,前来进香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灵隐寺的建筑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寺庙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建筑布局严谨,堪称中国古代寺庙园林的经典之作。主殿是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33.6米,殿内木雕释迦牟尼坐像,高约24.8米,金光四射,闪耀夺目,是中国古代佛像雕塑的杰作。

  虽然灵隐寺的布局是以佛教建筑为主,但整体上体现出的氛围是典型的园林格局,寺内古木参天,茂密的树林中林立的佛像,营造出了一种和谐庄严的宗教气氛。吴越国支持和传播佛教文化,使西湖的山水注入了文化内涵,使西湖的自然山水跟文化结合有了一个互动。

  在灵隐寺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著名的摩崖石刻雕塑群,借自然山势在石壁上雕凿而成,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我国南方古代重要的古窟艺术之一,有石刻造像330余尊,对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曾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园林艺术虽起源于帝王的宫苑,却脱胎于寺庙园林,或许正是从吴越国时代兴起的杭州寺庙建设才使西湖周边地带出现了众多带有明显佛教文化特征的园林建筑群,而且很多建筑遗迹至今还是西湖上标志性的景观。

  位于净慈寺前的雷峰塔就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著名的一座。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北宋天宝八年。它位于杭州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金碧耀目。雷峰塔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它曾遭雷击破坏并多次毁于战火。明嘉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构檐廊,使雷锋塔仅剩砖体塔身。从此,残塔在西湖之畔寂然孤立了400年,成为西湖十景中一道奇特的景观。直到1924年轰然倒塌。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写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用犀利而深遂的思想,将凄美的白蛇传的传说看了个透彻。传说西湖曾有一条白蛇修炼成仙,化作一位美丽的姑娘,与凡人许仙发生了一段人蛇情缘。但是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法海和尚的百般阻挠,最终将二人生生拆散,并将白娘子在雷锋场下。于是,雷峰塔的倒掉受到鲁迅先生的大加赞赏,以寓示对封建制度的抨击。现在人们看到的雷峰塔是于2002年根据历史记载而修复重建的。

  虽然宝塔早已经没有了历史的风霜,但人们还是能够随着它深远的人文意境,体会到它在杭州园林构景艺术中的独特韵味,让人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加上白娘子被镇在里面的人文因素依附在这意境中,非常值得回味。传说中的许仙与白娘子曾在西湖的断桥上相会,可这个断字却仿若二人爱情悲剧冥冥中的预言。

  著名的西湖十景中,最为神奇的当属断桥残雪。杭州地处江南,大雪天比较罕见,一旦下雪,西湖便会呈现出与平时场景迥然不同的雪湖盛况。据说这时候白堤上的断桥会出现奇特的景观,雪停之后,朝阳的一面冰雪消融,背阴面却仍然冰雪覆盖,堤上远看,好像桥与堤断开了。

  杭州优美的园林是文人墨客创作的宝地,同时也为才子佳人经典爱情的邂逅营造了独有的氛围。杭州是一个爱情之都,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杭州平和缠绵,或者说清雅的环境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才能产生动人美丽传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西方人比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罗叶,他们的邂逅也恰巧发生在西湖断桥。凄美的殉情再一次与断桥的隐喻发生了联系,不知这是不是古代文人在借西湖断桥寄寓感伤的情怀?纯洁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传唱。人们还将它搬上舞台,用吴侬软语演绎成著名的越剧剧目,成为人人皆爱的精品。

  如果说是文人雅士的情怀和东南佛国的虔诚奠定了杭州园林的基础格调,那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正把杭州的园林建造推向顶峰的因素,竟会是一个避难南迁至此的王朝。公元十世纪,中国北方一个被称为金的民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进攻宋朝统治的中原。这一时期的宋朝因为都城地处北方,被称为北宋。由于北宋皇帝贪图享乐,荒废朝政,致使国力衰败,无力阻挡金兵的南下。公元1127年,金兵攻占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北宋灭亡。随后,仓皇南逃的北宋王朝残余势力、王公贵族在一个叫临安的地方建立了南宋王朝。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

  南宋皇帝临偏都临安,在这里不问北方的战时、贫瘠、偏安临都,享尽荣华富贵,醉生梦死。虽然金兵的威胁仍然存在,但南宋的王公贵族并没有因为国难当头而停止兴建园林的享乐风气。他们开始大兴土木,不但修建了皇宫,而且在西湖周边建造了多处皇家园林,使皇家的大气最终融入到杭州整体园林景观之中。西湖的园林有一个特点:借山、借水、借势。民俗和帝王家基本上是融为一体。所以,名人造园,皇家造园,历代留下的园林都形成了围绕着西湖一体的各个景点,基本上也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园林,整个临安就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伴随着朝廷南迁,大量的贵族富豪阶层也随之而来,城市人口骤然增加,市面繁荣,商业发达,杭州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人们以西湖为中心,争相建园,使西湖的园林建设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热爱园林的南宋皇帝凭借着皇家的力量,带动了整个杭州园林的兴建。但是由于西湖是杭州园林因素中最主要的水源,又融入了整个城市的主体,以至于皇帝也无法独占美景。于是,在这个庞大的都城之中,上至官家富豪,下至市井庶民,都可以尽情享受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园林带给人们的乐趣。正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在前人修堤筑坝形成的人文景观基础上,西湖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公共景观群,也就是闻名天下的西湖十景。这些景之间既有关联,又不是连在一起的,类似于中国绘画中的长卷,是一个散点透视,一路看过来,只要眼睛看到的地方都是焦点,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说,都不是焦点,眼睛看到的地方都能够形成一幅非常美的画,西湖的造园就是这种散点透视。

  西湖十景中的三潭映月是中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它取湖中淤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宛如仙山琼岛,因而又称小瀛洲。三潭映月富有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韵。三座塔就是三潭映月的主景,始建于公元1089年。苏东坡疏浚西湖,在湖水最深处立下标志,被称为三潭。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造型优美。据说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很富诗意。三潭映月由此得名。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赏月圣地,三座石塔也就成了点景之物。

  西湖十景中,最能让我们看到当年宫廷生活景象的,就是曲院风荷。虽然是夏天观赏荷花的景点,但曲院是当时南宋朝廷开设的皇家酿酒作坊,由于当年的西湖水质清澈干冽,用西湖水酿造官酒盛极一时,朝廷每年可得西湖酒税二十万两白银。南宋时期,达官贵族在西湖周边建了大量的庭院、宅园,是西湖的园林达到了鼎盛的时期。西湖有着非常秀美的山林,比例尺度的关系非常和谐,美景当中加上人的活动,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的统一,西湖周边的很多的景物呢,都是沿着西湖周边布置的,这也和人的活动是直接相关的。

  在杭州这片城市园林中曾留下无数历史名人的足迹,这里富有人文内涵的生活环境,不断吸引着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前来建造宅院,这些人也不断为杭州增添新的人文积淀。他们也许偶尔客居,也许是背井离乡,但只要他们来到了杭州,就都会在这片人间天堂流连忘返。西湖河畔有座粉墙黑瓦、颇具规模的老式院落,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盖叫天本是北方人,为生活所迫到杭州搭班唱戏,用盖叫天的名号在州一唱而红。当年,美丽的西子湖畔,是他经常去喊嗓、练功、散步、冥想的地方。这个北方汉子从此在杭州定居,并欣然为他的小宅院提名为“燕南寄庐”,也就是北国之客寄居江南的意思。

  这座宅院占地面积三亩,有房厅33间,花园两个,在北方四合院的基调上,辅以浓厚的江南庭院风格,是杭州园林中南北造园风格结合的经典之作。宅院的选址很好,前面正好是一条金沙溪,从房子的前面流过,房子的后面是一片水面,正好体现了中国这种居住理想--前面有大路,又有河流,燕南寄庐的前院正厅是百忍堂,是盖叫天老家祖堂的堂名。陈列的书画古董,悬挂的匾额联对,把厅堂装点的古朴典雅。人们常说中国园林造园是七分主人,三分匠人,在这个简朴清雅的宅院中,无处不透出一代京剧大师执着与豁达的艺术品格。

  正因为无数历史名人选择在西湖河畔居住下来,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文化品味丰富了私家小园林的各具特色,才使杭州这片大园林在治理海水泻湖的基础上,不断以人文精神点化西湖的自然环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演化中,彰显出了无与伦比的精神魅力。

  西湖各处的岸边,某个柳林掩映之处,或许就建有一座园林式的私家宅院。这些小园林的主人有宦官大臣,有文人墨客,有城市富商,还有戏曲界泰斗,杭州私家园林到底是如何与西湖的大环境和谐相融的呢?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格局究竟是怎样诠释出杭州园林的独到意蕴的呢?

  西湖的风景,假如不提人文的因素,它的完全自然的风景也是非常理想的,西湖周边的群山是三面迎山一面城,正好西湖的东面是杭州城,南北西三面都是由群山环绕,山又有着非常多的层次,西湖边的山有些甚至伸到湖里面,有些像孤山,就算在湖中的山也都很低,只有几十米高,这些山的后面是一两百米高的山,再往后是三四百米高,仅仅这些山就形成了三、四个层次,围绕着整个西湖。

  孤山是西湖水域中的一个天然岛屿,海拔只有36米,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但恰恰就是这座小山,深蕴着杭州园林的历史文化。

  公元1904年,一个炎热的夏季,孤山迎来了几位避暑的文人雅客。正是这几位普通寻常的客人,却又一次把杭州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就了一座交织着人文自然之美的园林盛景。

  西泠印社,是一群印石家,比如大艺术家吴昌硕等,建设的一个园子。他们以对金石的理解来经营这个园林,所以看上去整个园林文人气非常浓。它的创始人,杭州历史文化名人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吴昌硕,是书画金石界的一代大师,他的诗清新淳朴,旷意纵横,在书法方面又敢于突破陈规,形成了自己朴茂雄健、雄伟苍劲的风格,并把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他的画色酐墨饱,气势磅礴,他的篆刻广取各家之长,将古今派系融会贯通,形成了古朴苍劲、虚实相生的特色,把印学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社址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依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貌不惊人的竹阁柏堂,藤萝密布的鸿雪小径,参差错落的精致小筑,随处可见的叠石流水,含蓄而典雅,无可挑剔。

  题襟馆是吴昌硕创作居住的地方,简朴清雅,是西泠印社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的宝地。华严经塔形制不大,外形秀丽而简朴,正合印社园林风格。白石砌造,八面十一级,每级中间雕有飞檐,石座边缘刻着十八罗汉和华严经、金刚经经文,无论是文字或造像,都有着圆润生动的线条。

  西湖文化是多种文化的综合,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使杭州城浓妆淡抹总相宜,它的美就在于它的一方之水当中,眉目传情,多方出彩。

  文人雅士们为杭州园林不断注入新的人文内涵,同时也从这里清新脱俗的生活中受到滋养,获得灵感。在这座气候宜人的城市中,还有另外一种与杭州园林的文人雅趣相映衬的天堂生活,那就是边赏美景边品西湖龙井茶。

  在繁华的街头巷尾,在幽静的古灵隐寺内,甚至西湖的游船上,到处都是喝茶的好去处。在杭州园林极富人文情怀的悠久历史中,茶文化早已深深的融入到了这一片土地。得天独厚的杭州西湖,不仅拥有着无数爱茶之士,更占据天时地利,盛产一种香远益清的茗茶。西湖处于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衔接的地带,三面环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杭州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尤其适合茶叶的种植。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唐朝时期,杭州灵隐寺就已经开始生产西湖龙井茶,可见西湖龙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到了清代,西湖龙井已经名扬天下。杭州秀美的山水园林,深遂的茶道,自然成了居住的最佳环境。

  杭州地处大运河的南端,历史上就是一个富庶之地。京杭大运河从交通上给杭州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这里自然也就成了众多商人富贾的聚集地。据考证,杭州自古就出商人,但是到外地经商的却很少,而外地来这里的商人却很多。有人说是因为杭州商人懒惰,也有人说因为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座天堂。在杭州的商人赚了钱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园林。在皇家园林、名人园林众多的杭州名园中,商人的园林也以其特有的风姿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郭庄是西湖第三名园,为清代丝绸商宋端甫所建,又名宋庄,后来卖给汾阳郭氏,改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它既保存了江南古典园的传统特点,又突出了浙派园林的古朴典雅风格,是杭州商人建造园林中的精品,它的规模形制是最像苏州古典园林的,但又完全不一样。因为郭庄虽然是一个内向的庄园,但是真正的空间重点并不在郭庄里面,而是跟西湖的关系,即使一个私家园林,也是跟西湖的大山水能够完全融合起来,应该说是西湖具体的建园的手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整个庄园占地面积9788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占29.3%。由住宅区、庭院区和船坞区三部分组成。西湖的特点是庄,而不是苏州园林的园,西湖是以庄出名,这些景点就是起到了一种散点透视的作用,这种布局可能是最适合西湖的。郭庄面临西湖,背倚西山。东借苏堤春晓,西揽双峰插云,南望南屏幽姿,北眺宝俶倩影,郭庄的空间景观、视觉层次丰富多彩,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依托自然,巧于借景的典范之作。园内水池居中,池岸泊以玲珑秀石,有曲水与西湖相通。临湖建阁,依峰开楼,自然清新,令人如沐春风,赏心悦目,被园林学界誉为西湖池馆中最富古趣者。

  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对于美好生活或对于天堂的一种最高的理想,西湖就正好是我们所有人梦想中的一种天堂。


标签:园林

【产品推荐】